纳凉小记文/谢瑞琪过了芒种,虽说夏至未至,气温毕竟在节节升高。呆在屋里总觉着有些燥热,关于是否开空调的意见也不能一致。我和儿子意见相同,希望室内降一降温度。可是婆媳俩顾惜小朋友的身子骨经不住风寒,齐刷刷地回了一句:“no!”。没办法,如今女权主义盛行,儿子摇了摇头钻进他的书屋躲清凉去了。唉,客厅里只剩我一人闲坐。想看电视,也不敢自作主张,宝贝孙女正在完成她的作业。奈何?老人家索性摇着芭蕉出门去也。时钟敲过21点,屋外自是另一番风景。树叶飒飒作响,风儿徐徐地吹了过来。街面上灯火阑珊,也不见佳人有约。思想中突然冒出“佳人有约”一句,不免让自己吓了一跳,竟然忘了自己是哪一季的人了。环顾左右无他,心中也就踏实了一点。反转一想,这也没啥,咱也是从春季里走出来的嘛!“佳人有约”的甜蜜不是一点点哟,品尝了,一辈子都能让你啧嘴不止。懂吗?我是出来与风儿相约,与凉爽作伴,不容耽搁,便径直朝大塘公园晃去。公园离我住处直线距离也就百十来米,抬脚就到。此时公园内人还不少,小岛上凉亭里有人在唱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广场上“水兵舞”跳得正欢,树荫下踢腿练拳的腾挪跳跃、各不相让。我避开了这些热闹的地方,来到了一处静谧的地儿。这是一块傍水的三角地,有一亭、一桥和一片树木花草,桥名也颇有诗意,叫“枫荷桥”。我希望在这自然神丽的幽静之中体验静谧,安下心来在“竦肃肃以静谧,密微微其清闲”(注1)的氛围中修行自己。上了“枫荷桥”我在桥栏杆上连拍数下,这是一座独孔拱桥,桥身似有颤颤的回音。这回音似有似无竟牵动着我的思绪,思绪渐渐地扩散了开去,在思想中跳跃、在历史间寻觅。在我的记忆中仅宋朝就有两人长吁短叹手拍栏杆,北宋时的刘孟节因与时事不适,说不出来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读书误我四十年几回醉把栏杆拍”。更有甚者,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痛心疾首之状令人扼腕。古往今来,凡人都有郁闷之气、不解之情,此事古难全!我每日都要从“枫荷桥”上经过,就是不知道“枫荷”二字的含义是什么?左右看看不见枫树,朝下看看也没有荷叶,这可正是赏荷的季节呵!辜负了这一片碧波荡漾的池水,缺少了红花绿叶的乐趣。下达桥来,有一棵古杏,主干因枯烂而被截去,侧枝延续着杏的生命,弯弯曲曲地伸展着郁郁葱葱的枝叶。它年年开花从不结果,孤独百年没有爱情,不知道它在守候着什么!“曲径通幽处,万籁此俱寂”(注2),时钟敲响22点,为了不扰民,公园里的游客都自觉地停止了活动,游人大都已各回各家了。由动而静的时空转换,置换出了不一样的场景。应该是满月的日子了,可是那一轮明月迟迟不肯出来,总是躲闪在云层的后面,难道是要刻意营造“月朦胧、鸟朦胧”的意境?淡淡的月色下,水面泛起了鱼鳞般的荧光。风儿仍在徐徐地吹着,拂过了我的皮肤,留下了丝丝的清凉,正是那种“清露润其肤,惠风流其间”(注3)的感觉。走过小径,又是一座五孔的石桥。桥的南面是公园的主体,偌大的水面开阔了视野,公园外边灯火通明,纵横的马路上车来车往,延续着白日的喧嚣,刚刚体验到的静谧的氛围一扫而空。还好,水面上游过来两只水鸟,忽上忽下,扑腾游戏,是在觅食或是交配?不得而知,终不能杜撰成爱情故事。大塘的对岸是一排树荫婆娑的梧桐,后面的高楼大厦已经超过了它的树冠。其中,依稀能看见我家的灯光,家中可能还有点燥热,但那也包含着温暖。我环塘而行不再原路返回,草虫仍然蟋蟋地吟唱着,似乎在伴我而行。此时的月亮终于探出头来了,谁知,它又拉过一片薄云遮住了面孔。怎么?这清纯靓丽的月儿也扭捏了起来。就像跳广场舞的大妈一样,时不时地抽出一条纱巾来蒙住似是而非的姣美。我笑了笑,挺了挺身子,手摇芭蕉回家去也。注解:(1)梧桐的枝干静静地髙耸上扬,密密的枝叶幽静清闲。见嵇康《琴赋》(2)分别摘自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题破山寺后禅院》之中。(3)摘自嵇康《琴赋》。嵇康,魏晋“竹林七贤”之首,今宿州人氏(俺们是半个老乡)。年6月14日星期五(时值农历五月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