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内障不治疗会形成青光眼吗?
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超过视神经的耐受界限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一、发育性青光眼:根据发病年龄又可为先天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二、原发性青光眼: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三、继发性青光眼:常见的有:虹膜睫状体炎继发青光眼:虹膜睫状体炎反复发作,治疗不及时、彻底,引起瞳孔闭锁或瞳孔膜闭,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水肿膨涨,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外伤性青光眼:房角后退、前房积血、晶体脱位等使房水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
怎样治疗青光眼?激光手术:是用于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损害性较小的技术,其中激光虹膜周边切除对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及治疗部分继发性青光眼有重要意义。
显微手术:是治疗各型青光眼的常用方法,其中以小梁切除术、房水引流装置植入术最为常见。任何手术总有出现并发症的危险,为安全起见,一般一次只做一只眼睛。
药物治疗:生尝试用较少量的药物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产生较少的副作用。通常必须每天给药,并按处方用药。治疗青光眼的眼水、眼膏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药物滴入眼睛的刺痛感,头痛,或者眼球疼痛,眼红,视力下降(尤其是在夜晚),嗜睡、心率改变,哮喘发作等。用药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留意与药物治疗副作用相关的表现。大多数副作用,通常在停药1-2周内消失。如果药物的副作用太强或者持续时间太长,医生通常会减少同一药物的剂量或者改换另一种药物。
青光眼与白内障有什么关联?对于老年人来说,白内障属于常见疾病之一。虽然目前白内障手术技术非常成熟,但是不少老年人还是惧怕开刀治疗,往往采取“拖延”战术应付白内障。殊不知,这种鸵鸟心态不但难以逃避白内障手术,而且还有可能中途碰上意外——青光眼急性发作。
老年白内障患者平时突发头痛并不是小事,有可能是急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症状。对于急性青光眼的处理,必须在24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治疗,否则将导致眼睛永久性失明。所以建议,白内障患者莫把眼痛误当衰老。
“年老体衰”虽说是一种自然规律。但对于身体的某些异常变化却不能简单归结为“人老了”。特别是对于本身已经确诊为白内障的老年人来说,诸如眼痛、眼涨这样的不适往往被认为是白内障影响视力的一种表现。
其实,这样的“粗心大意”往往为急性青光眼的突然爆发埋下了导火索。白内障与青光眼之间为何存在这样的关系呢?“白内障患者的晶体容易膨胀,晶体变大后会向前挤压,由于挤压造成眼内房水外流受阻,而一旦房水流动不平衡就可能引起眼压突然升高,这时就有可能导致急性青光眼突然爆发。”
给予患者的忠告?对于病情进展迅速的急性青光眼来说,及时的、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必须在24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治疗。
这里强调2个方面,第一个是‘24小时之内’,因为如果长时间处于眼压高的状态,将造成的视神经永久性的损伤;第二个是‘有效治疗’,对于急性青光眼来说,首要的治疗是控制眼压,如果误诊为其他眼疾而使用散瞳类点眼药,那无意是雪上加霜。”
然而,从眼科门诊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老年白内障患者对青光眼的认知并不多。一旦出现眼痛、眼涨等不适时,要么是置之不理,要么是随意用药。这两种不科学的处理方式往往可能延误急性青光眼的治疗,导致患者从白内障患者变为永久性的失明人。
丁相奇
医院
眼科白内障三病区主任
丁相奇,医院眼科白内障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郑州市医学会眼科学会委员,郑州市医师协会眼科副主任委员,郑州市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白内障、角膜病,青光眼以及眼科疑难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白内障方面有较深的造诣,率先在省内开展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较早开展了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多焦衍射人工晶状体等多种特殊人工晶体植入术。热衷公益事业,连续多年参加中残联和国际狮子会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手术医疗队赴省内、外手术,年曾赴“健康快车”手术。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眼科专著一部,获多项省市级科研成果。
坐诊时间:周一、周三上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