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不少患者视其为“洪水猛兽”:有人从此落下心病,时刻担心会癌变;有人四处就医,希望能彻底治愈。其实,萎缩性胃炎并没有人们想象那么可怕,只要能正规治疗、按时随访,发生癌变概率很小。
40岁李女士查出萎缩性胃炎为何害怕
来自浙江金华的李女士因胃不舒服,去做了一个胃镜检查,结果发现自己患上了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捧着检查报告单,李女士的嘴和手都在发抖,脸色也变得苍白。
李女士为何如此害怕呢?
原来,李女士的爷爷、父亲、叔叔、堂哥都是先患上萎缩性胃炎,后发生胃恶变而去世的,他担心自己也会遭此噩运。
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发生癌变吗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答:不一定!
萎缩性胃炎会不会恶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患者。西医认为,该病病因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等因素有关。中医管这个病叫“胃痞”“胃脘痛”,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等有关。
通过病理检查发现,胃肿瘤周边黏膜中,萎缩性病变明显增多,同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活检中,发现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胃黏膜病变者,其恶变率较高。这说明,胃肿瘤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存在一定的关系。
不过,这只是指发生胃恶变的可能性较高,并不是说今后一定会恶变。因为胃病的恶变有一个渐变过程,即: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慢性炎症——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肿瘤。
如果能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大部分恶变前病变都会“悬崖勒马”,转危为安,只有相当小的一部分恶变前病变会继续发展,演变为胃恶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如何有效治疗很多人觉得萎缩性胃炎很恐怖,出现肠上皮化生会很快癌变,造成恐怖心理是多数患者,甚至部分医生对萎缩性胃炎缺乏了解所致。
慢性胃炎分为两种,一种是浅表性胃炎(也就是非萎缩性胃炎),另一种则是萎缩性胃炎。前者是指粘膜的充血、水肿及糜烂;后者则指胃黏膜胃固有腺体减少,常伴有肠上皮化生。
引起胃萎缩可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引起病理性胃萎缩可能是炎症,也可能发展为胃癌。应用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常可以使炎症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完全恢复正常。
肠上皮化生是萎缩性胃炎的表现形式。很多人对肠上皮化生极为恐惧,以为出现肠上皮化生就离癌变不远了。这完全是错误认识。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癌变率其实很低。只有伴有明显的异型增生,癌变率才会较高,需要及时治疗。
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如果出现了异型增生就可能会发生癌变,因此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轻度的异型增生可以每年做次内镜检查,监测复查便可;如果出现了重度的异型增生,则须住院治疗几天,在医院可以在内镜下手术,可使疾病愈合。
总之,萎缩性胃炎是很普通的一种病,如果是老年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生理性胃萎缩,没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无须服药;如果是炎症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可以口服药物治疗;如果是真正的癌前病变也可以通过内镜下的微创手术,均可使疾病完全治愈。
当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后,建议找有经验的专科医生评估,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如果是后者,是炎症性的、还是肿瘤性的。无论哪一种,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均可以治愈。
患上萎缩性胃炎日常调理很重要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特别是对于有胃恶变前病变的患者,日常调理很重要。
饮食宜软而易消化,尽量避免进食粗糙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重味及煎烤烟熏食品,戒酒烟,忌浓茶浓咖啡。
精神因素对胃的影响也很大,要避免过度忧思,注意心理调节,避免因病而致精神情志失调。
此外,要规律生活,劳逸结合,天人相应,注意季节变化对疾病的影响。
--为您推荐--有胃溃疡的人不想癌变,医生:睡前做3件事,胃病会好转萎缩性胃炎:胃脘疼痛、胀满,嘈杂5年,治疗3个月可痊愈?从胃炎到胃癌需要多长时间?医生提醒:5类患者癌变风险更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