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助运,是调理糖尿病的根本途径

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大多来自西医,即:吸收到血液肌体里的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等营养物质没有被肌体利用、变成肌体的一部分,而充斥在血液肌体里,最后由肾脏排出体外,这便是糖尿病。而在中医看来,糖尿病是跟“脾”特别密切的病,直白地说,糖尿病其实是脾病。这一说法,最早可追溯至多年前。《黄帝内经》有这样一段对白,黄帝问:“有的人生病,口中发甜,这是什么病,又是怎么发生的?”岐伯回答说,这种病是由于脾气堵塞,脾里面的津液上升到嘴巴上引起的,病名叫“脾瘅”。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先到胃里,再由脾将食物所化的精气传输到五脏六腑,如果脾堵住了,精气津液积在脾里面,满到嘴巴里,嘴就发甜。生这种病的人经常嘴巴干,老要喝水,这个特征跟糖尿病吻合。“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这就是东汉以前,中医认识到的引起糖尿病的主要原因。现在医学也认为高热、高糖、高脂饮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而这里的“内热”与“中满”,跟脾的功能直接相关,所以才说,糖尿病就是脾病。中医讲,胃是一个具备初步消化功能的器官,真正能把消化的东西转为精气的,是脾。“脾主运化”,包括两方面,一个是精微物质,也就是运化气血,输送营养物质。这个营养物质,如果没能到身体需要的地方去,反而排出去了,尿就变甜了。古时候的人发现,怎么你撒的尿,会招来那么多蚂蚁呢?一闻,有甜的感觉,而人却越来越瘦。这就是很严重的糖尿病了。“脾主运化”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运化水湿,把没有用的东西排出体外。但是如果运化水湿的功能降低的话,水湿就停留在体内,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疾病,比如说血脂增高,肥胖,糖尿病,中医就会说你体内有湿,治疗方面,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健脾化湿。治疗糖尿病,不能不配合健脾,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原因:1、糖尿病与脾失健运关系密切

脾主运化,输市精微,升清降浊,开窍于口,脾失健运,郁而化热,则多食善饥。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虚肌肉四肢失养,可见倦怠乏力、肌肉瘦削。

甘味即可生温又能助湿,湿邪既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困遏脾胃,又可化热伤津,进而累及五脏,致精血阴阳俱衰,变生他疾,以致迁延难愈。

2、脾胃是津液气血生化之源

糖尿病的消渴症状,主要由于阴虚燥热所致,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养阴生津为其治疗大法。有道是“养脾则津液自生”。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津液的生成,是通过胃对饮食的”游溢精气“和小肠的”分清别法“、”上输于脾“而生成。

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津液生化有源有助于缓解糖尿病人阴津耗损的状况。若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化源不足,使肺失滋润,胃失濡润,肾失滋源,终致肺燥、胃热、肾虚同时存在,多饮、多食、多尿相互并见,甚者可见昏迷、四肢厥冷、脉微细等危象。

故健脾助运,乃是糖尿病人治本之法。

3、养阴生津药易碍脾胃

消渴病总以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法,但养阴生津药中多味甘黏腻之品,更能滋补,但易碍胃,因此,使用时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yanafl.com/fydz/74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