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最新数据显示,73%的胃癌病例发生于亚洲,47%的胃癌病例发生在中国,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致死病因,仅次于肺癌。我国研究数据显示,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2位,其年龄标准化的5年存活率仅为27.4%,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杀手之一。那么,胃癌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又该从哪些方面入手阻止病变向胃癌进展?本期内容,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张荣贵教授为您分享胃癌前病变、癌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认识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前疾病
胃癌是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特定的演化规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即Correa模型。充分认识、理解胃癌癌变的过程是诊断治疗的前提,其中涉及到胃癌前病变与胃癌前疾病两个概念:
胃癌前病变:是指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包括萎缩、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异型增生;
胃癌前疾病:是指有可能发生胃癌的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溃疡、胃息肉及残胃炎等。
胃癌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对于几种癌前疾病的诊治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手段,特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