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之缘
作者张圆圆
我的家与药材公司对门,小时候我很怕打针,有个头疼脑热,我妈就会去药材公司给我拿中药,妈妈将拿来的药熬成汁,很苦,但很神奇,总会把我的病治好。从小我跟着妈妈进出药材公司,里面的药材品种很多。有的在玻璃柜里摆着,有的在立柜里放着,而我最感兴趣是却是那一排排带小抽屉的橱子,上面的字有的横着写,有的竖着写,去的次数也就记住了上边的字:当归、陈皮、黄芪、金银花、川贝、苍耳子、板蓝根、天麻、蜈蚣、金蝉......可是最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称药的阿姨是怎么分辨一个抽屉的三种药的?不会拿错吗?这种疑惑一直伴随着我读完卫校。
在卫校里,我知道这是我人生的唯一机会,所以我如饥似渴的学习,节假日也很少回家。医学知识很枯燥,尤其是中医,一到中医课班上同学就会卧倒一大片,而我却听得津津有味:望闻问切、阴阳五行、七经八络、脏腑学说......在老师的谆谆引导下,我了解和学习了我们国家流传千年的国粹。夏日上火时,一杯夏枯草茶是你的降火良药,冬季气虚时,西洋参能及时为你补足正气。而冬吃萝卜夏吃姜,也是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萝卜有“下气、消古和中、去邪热气”的功效所以正好能解胃中烦热;而生姜既可以升阳助阳,又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夏季吃上几片生姜,恰好符合《黄帝内经》所讲的“春夏养阳”的法则。
毕业后,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了5年,这5年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医院很小,病人不多,可绝大部分是来找一位姓孙的老中医,看得出病人对孙大夫的信任。一开始我觉得很不屑,可是后来一件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我妈妈生病了:口渴、好饮、嘴里起血泡,严重时还吐血。医院都诊断的是“更年期综合症、浅表性胃炎”,吃了好多西药见效甚微。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孙大夫给瞧了瞧,开了几副中药。开始吃了几副,妈妈感到身心轻松了,后来又连着吃了二十余副,嘴里没再起过血泡,饮食也正常了,我们家又恢复了欢声笑语。
从业5年后我进入了“医院”工作,在这里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每个科室均术有专攻。先说治未病科,从饮食起居、情志调理、运动疗法及中草药入手,采取多种措施,调节体质,调理阴阳气血等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让身体少生病、不生病,纵使生病也能很快痊愈,痊愈后少复发。再就是针灸推拿科,通过针灸、推拿、艾灸、刮痧、中药熏洗、针刀、穴位注射、火针、浮针等方法治疗各种痛症。还有康复科,把传统医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紧密结合,采取综合优势诊疗方案治疗脑瘫、偏瘫、截瘫、面瘫等疑难重症。像这样的特色科室还有很多。
医院,不仅治病,还要防病,更重要的还有病后康复,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指数。《大医精诚》里有这样一句话:“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医院人是这样做的,并且会做的越来越好!
汶上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医院
汶上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wsxzyyxj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