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好命就好之四十五:补脾益气的中药--黄芪补中益气
黄芪素以“补气诸药之最”著称,能补一身之气,《汤液本草》谓其是“上中下内外三焦之药”。现代医学认为,黄芪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保肝、强心、扩张血管、降压、降低血糖、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利尿等多种作用。中医里,黄芪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而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若将黄芪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补气效果更好。
主要功效
补中益气、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
适用病证
适用于治疗虚劳、中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等病证。
食用提醒
黄芪有生黄芪、炙黄芪之分,炙黄芪偏于补气,生黄芪偏于生肌。使用黄芪进补,为了安全起见,宜配方使用。
使用黄芪时,可将15~20克黄芪加水煎服。
使用黄芪时,宜采用逐步加量的方法,切忌一次性大量进补。
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黄芪熬膏服用,或与党参、白术等同用。
黄芪适合气虚的病人。气实者,肠胃有积滞者,火热证如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小便黄、大便秘结者,不宜服用黄芪。阳盛阴虚,上焦热甚,痘疮血分热者禁用黄芪。
治脾胃病小偏方
将山药60克研粉备用;将黄芪30克煮汁毫升,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天服用1~2次,具有益气、生津、健脾、固肾之功效,适用于脾肾虚弱的患者、糖尿病患者。黄芪山药粥还有延缓衰老、强壮身体、强心、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作用。
黄芪羊肉煲
材料:羊肉克,当归、黄芪各15克。
调料:老姜50克,料酒10克,盐各5克,基础猪骨高汤适量,味精少许。
做法:
1.羊肉洗净,切成大块,焯水捞出,用温水洗去浮沫;老姜洗净,用刀拍松;当归、黄芪洗净。
2.锅内倒入适量基础猪骨高汤,放入料酒、老姜、当归、黄芪、羊肉块,大火烧沸后,转小火煲2小时,加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暖身。
黄芪红枣茶
材料:黄芪10~15克,红枣20克,清水2~3碗。
做法:
1.红枣用温水泡发洗净,去核。
2.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20~30分钟。
3.锅内加入清水,放入红枣、黄芪,煮沸后转小火煮20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益气,增强细胞生理代谢作用,降低血黏度及凝固性。黄芪补中益气,含有黄芪甙类和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在脑血管方面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尤其能改善血液微循环,可以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进而减轻中风缺血引起的损伤。
好品推荐:
养胃丸主治:急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胃灼热、胆汁返流性食管炎、胃所神经功能症,胃癌前期病变以及胃疼、胃胀、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堵扎痛、暖气、胃寒、消化不良、打嗝、口臭、厌食、小儿积食
养胃丸功效:补气血、健脾胃、祛湿排毒、通经络、对胃寒、胃酸、胃胀、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消化不良及小儿积食有特效,恢复胃功能,增强胃动力。(本品不含添加和防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