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网6月21日讯(康文颖)今天,11时32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
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中的最北端,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因此,回归线也被成为“太阳转身的地方”。
我国古代还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鹿角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古时又称“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最早确定了这个节气。“夏至”是盛夏的起点,民间一直有着“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
所以“夏至”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的第一天,这个时候就开始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快。并且在“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极易出现雷雨天气。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此外,“夏至”过后,饮食最好以清淡为主,可多食一些祛暑益气、清热利湿的食物,如丝瓜、苦瓜、芹菜、茼蒿、苦菊、西红柿等。
同时要注意防暑,出门带好防晒用品,避免剧烈运动,及时补水。宜晚睡早起,适时午休,睡眠时不宜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