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编辑/闻名
11.葛根汤(葛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
主治:颈椎病、落枕。
12.面瘫处方
牵正散:风寒
补阳还五汤;气虚血瘀
镇肝熄风汤;阴虚风动
13.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乌梅生姜)
主治:湿痰咳嗽、痰饮、胃痛,慢性结肠炎等。
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膈胀满、舌苔白润、脉滑。
加减:有热加黄芩,黄连、栀子;有寒加干姜、桂枝;有饮加麻黄、干姜、桂枝等。
14.三仁汤(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淡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有效方。
主治:湿热内蕴之证;水肿、湿痹、乙肝等湿阻气滞之证
症见:身热有汗不解,头痛身疼而地热,苔白腻,脉濡数。临床治疗尿路感染见寒热表证不解者效佳。。
15.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主治: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16.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主治:中阳失运,水饮内停。
17.白虎汤(知母10~15g生石膏30~g甘草8g粳米10g)
主治:阳明经热盛
症见:壮热、烦渴、口干舌燥、面赤恶寒、汗出、脉洪大有力。
18.青蒲饮(青木香蒲公英白芍甘草黄连)
主治;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活动期,伴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胃痞嘈杂(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凡肝胃气滞郁而化火,胃失和降者,皆可用之。
症见:舌苔薄黄或糙黄,舌质偏红,脉弦或弦细;胃脘疼痛、胁肋胀痛或腹胀嗳气或嘈杂灼热,口中干苦有浊气,大便干燥;胃镜检查有相关客观指征者。
19.两地汤(生地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阿胶)
主治:鼻衄、紫癜;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更年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汗证。凡属于素体阴亏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肾阴亏损,内生虚热者,均可用之。
症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腰膝酸软,五心烦热,便结;血色鲜红或夹血块;汗出蒸热,汗后不畏风。使用过程中酌加补气补血、敛汗之药可增加疗效。
20.小青龙汤(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炙甘草细辛桂枝半夏)
主治:痰饮咳喘之外寒内饮证;有慢性咳嗽气喘病史,复感风寒,症见咳嗽气喘,胸闷不舒,吐稀白泡沫痰;舌苔薄腻或白腻,脉弦滑;胸透提示支气管炎症或伴见肺气肿。阴虚咳喘痰中带血者不用本方。
I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温馨提示了解下白癜风绿色祛除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