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嵩的新歌如果当时2020,这首歌你

抛开情怀而言,不如初版,谁还没有懵懂的青春,谁还不是听着这首新编的歌缅怀过去,听着听着发现变了味,返回去找11年前的版本,再听已不是当年的味道,细细品味新编《如果当时》感觉现在也挺好的,就是有种说不上来的束缚感,尤其在这深夜。个人看来许嵩的《如果当时》更像如果当时。开头的一段黄梅戏,是故意营造的怀旧感,为“如果当时怎样怎样就好了”的意境做铺垫。在唱法以及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个人感觉这首歌没有表达释然的意思,就是单纯的“如果当时”的怀念与遗憾,而且比原版更深刻。从这首歌的创作来说,这个戏曲真的是加分项。很多人说,老版像是青涩稚嫩的爱恋,新版是经过岁月沉淀对过往的缅怀。少年时看诗句“为赋新词强说愁”时,倔强地认为,我就是有一大腔愁怨与苦闷,根本不是“为赋新词”才强说愁的。如今回过头来看看当初的自己,恐怕也就是一声哂笑了吧。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感悟,每个时刻的自己都是真实的自己。开头的戏曲,更像是揭开了成年往事的面纱,紧接着老许的声音将我们又带回了显示。和河图的《第三十八年夏至》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中间部分的黄梅戏和老许二重唱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仿佛少年自己与青年(中年?)自己面对面进行思想和感情的碰撞、纠缠。新版能明显感觉出来感情的浓厚、含蓄、沉稳,还有一丝释然。可能就像如今的你我回看当年的自己吧3.最后,因为他早期歌曲里面,我本来就很喜欢这首啦!歌曲开头的戏曲腔对我来说是有些陌生的,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会觉得平淡,但是许嵩的声音才一出现,我浑身的鸡皮疙瘩立马就都起来了,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09年。对于许多跟我年龄相仿的同龄人来说,那时候正是对恋爱憧憬而又懵懂的年纪,也是许嵩的歌开始在学校的广播台、在同学的mp3里开始流传的时间。相比起同时间直白油腻的情歌,许嵩的歌是更具有校园恋情特色的,歌词描写的恋爱不油腻,相反,是青涩甚至是有些笨拙的,但也恰恰是这种青涩笨拙的情感,时至今日依旧让人记忆犹新,《如果当时》高达近7万的评论数也证明了这一点,许多人尘封多年的青涩情感,在这一刻被这首不算强烈的歌给冲刷开来,达到顶峰。全曲我没感受到哀伤或者失落。把自己融入曲中角色,就像过来人诉说一段青涩的故事,没有了少年的怅然若失,代之真诚坦然,既疯魔又成活的感觉。倒是听如果当时,我发现嵩哥的声音竟然是嫩的,好像这一秒是苦等的痴情人,下一秒就能海誓山盟。不禁笑然。重要的不是歌,是歌呼唤你想起的人和事。今天正好有点回忆从前,听着很有feel。如果当时,年少时是“杯中一捧中天镜,照我心思似月真的”纯真,是心中有爱,笔下有诗的无邪。如今是满满的遗憾,如果当时我聪明点,领悟多一点,会不会结局又不通。两个版本,记载了岁月踏足留下的痕迹,我们从青涩变成熟,从浪漫变理性,不变的纯真和曾经沧海永远深藏心中。新歌的声音沉稳而内敛,就像是深夜泡了一杯咖啡回想起往事的那般娓娓道来,比最初的版本多了岁月的沉淀,少了懵懂的青涩,我很喜欢。戏腔的引入我觉得也是点睛之笔,这种悠扬的唱腔容易把思绪带回过去,静静的听着歌曲的诉说,沉浸在情绪里,更有一种自己是坐在台下,看着台上的戏子演绎自己的故事的时光交错感,复杂的情绪一下就能感受到了。原版我不太喜欢的一点是缺乏情绪的变化,似乎整首歌都是一个调调,“天灰了,雨坠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伤感,充斥的是年少时的懵懂。现在,随着戏腔的引入,从娓娓道来的淡淡伤感,到第二遍副歌的情绪爆发,这句“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才真正唱出了“如果当时”的那种味道。我一向喜欢由物及己(笑),听着听着也就想起了十年前自己用古老的mp3听歌的场景——那时候,求着上初中的姐姐下进只有40首歌容量的mp3里的歌,有一半是许嵩的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yanafl.com/fyyn/1145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