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北京时间年6月21日5点43分33秒正式进入夏至时节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即将到来…夏至.时令特征夏至过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民间也称夏雨隔田坎。意思是,夏至的雨常常隔着一条马路,就会出现一边下雨一边晴天的景象。唐代诗人刘禹锡也曾在《竹枝词》提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也是用来形容夏至变化莫测的天气。夏至.百科夏至是24节气中最早确定的?据记载,从汉代就有过夏至日的习俗。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日。《恪遵宪度抄本》中提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到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科学来讲,在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夏至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在我国黑龙江漠河一带白昼甚至可达17小时以上。并且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相反,过完夏至这天,太阳则开始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吗?很多人说,夏至是一年中日照最长的一天,是不是就意味着也是最热的一天?其实并不是。夏至虽然日照最长,但此时的地表热量并不高,在夏至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地表热量会持续累积,大约到到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才会达到最高值。夏至三候是什么?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在茂密的丛林中,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仿佛在迎接盛夏时节的到来。蝉始鸣:蝉俗称知了,在感知了夏至阴气滋生而便鼓腹而鸣。半夏生:半夏,药名,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在阴气而生的仲夏开始出现。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夏至.习俗庆丰收,祭祖先自古以来,每逢收成时节我国就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的习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夏至时节,正值麦子丰收,因此,老百姓把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现如今,仍有小部分地区还保留了夏至隆重的过夏麦活动,即古代夏祭礼典的遗存。南北要吃面中国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因在古代,每逢夏至,新麦得以丰收,所以老百姓纷纷尝新吃面。南方地区的面条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地区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居多;其他地区还有吃、凉粉、凉面等其他面食的习俗。消暑在旧时,古人十分重视夏至节,逢夏至全国会放假一天,妇女们还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彩扇用来驱热,香囊可驱蚊抑臭。老百姓还会准备一些清凉避暑的食物,如凉茶、酸梅汤等清凉滋补等。夏至.养生饮食宜清淡炎热天气,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相对降低,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可多吃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苦瓜、、绿豆、金银花、百合等食物。如过热可适当饮用一些偏凉饮料,但不可多食,易伤阴损身。身体宜午休夏至过后,天气渐热,阳气宣散在外,中阳易于不足。人们常常易于困倦乏力,精神不足,特别是到了中午,会特别想睡觉。只要能合上眼睛小憩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室内宜通风夏季室内易闷热,早晚室外温度较低,可将窗户打开,多通风换气;中午室外温度过高,可将窗户关闭,营造一个清凉、舒适的环境,会使人休息得更加舒服。此外,衣服也要避免过厚、过紧、不吸汗,避免造成不透气。夏至过后,天气会越来越炎热,愿你能寻得内心宁静,守得清风自然凉。最后再送大家一首纳凉诗: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