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李亚其
古人的“夏至节”
夏至,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气,古时称“夏节”“夏至节”。
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宋代《文昌杂录》里就有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民俗专家、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齐守成向记者介绍,各朝各代对夏至很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各地农民忙着祭祀,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祭天”仪式,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还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齐守成说,“夏至节”这一天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众多习俗。
今日头条版权图
●冬至至长夏至至短
夏至后,白天就越来越短,冬至以后,白天就越来越长。由于太阳照射时间和太阳高度最直观、最容易观测,所以一年当中日照时间最短、太阳高度角最低的冬至和日照时间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的夏至,是最先得到确立的,也是中国古代历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时间节点。“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陈希龄的《恪遵宪度》中,把夏至描述为一个登峰造极的日子——太阳位置最北、日照时间最长、太阳影子最短,这三个“最”,是古人对太阳的观测结果,也是对夏至的朴素概念。
●正午时分立竿无影
您一定听过“立竿见影”这句成语,但您见过“立竿无影”这种现象吗?
夏至日这一天的正午,太阳最高,所以影子也最短,在北回归线上,可以观察到“立竿无影”的奇妙现象,人们看到自己的影子,也会是一年中最短的影子。在我国,北回归线穿过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等省、自治区,只有在这些省区的部分地区,才可以出现“立竿无影”,而北回归线以南,比如海南,以及南海诸岛上,一年则会有两次“立竿无影”。在夏至日的傍晚,北半球的居民会目睹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暮色黄昏。
新华社发
夏至已至美好始长
——访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夏至。近日,气象专家、沈阳市气象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科编导贺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这一节气。
时间
6月21日17:13到7月7日10:37
贺铮介绍,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今年的夏至是从6月21日17:13到7月7日10:37。
夏至日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7’),所谓“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在此之后,白昼会越来越短,直到冬至达到最短,所以民间有“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
天气
天气继续趋热多阵性降雨
贺铮表示,夏至日,北半球阳光照射时长最长,地表由阳光获得的热量也最多。夏至之后,白昼渐短,来自太阳的热量虽然逐步减少,但依然大于热量散失,热量还在继续积蓄,所以天气继续趋热,所谓“热在三伏”。
夏至期间,我国不少地方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易出现雷阵雨。南方暖湿气流活跃,而东北地区冷涡活跃,多阵性降雨,局地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养生
饮食宜清淡心静自然凉
贺铮说,“夏至一阴生”,夏至节气期间尽管天气炎热,阳气极盛之后,阴气开始生长,人们容易生病,合理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日常起居调养需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的睡眠不足。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气,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同时,要注重保持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凉”,在炎热的夏天应当使心神安静。
今日头条版权图
我的节气故事
难忘夏至吃“乱炖”
民俗学研究者、沈阳市文邦民俗馆馆长赵文邦是在沈阳郊区农村长大的,他介绍说,在农村的民间谚语中有“夏至不拿棉”的说法。因为,即使到了初夏,东北地区昼夜温差仍比较大,一直到6月中旬,早晚仍是凉气袭人。在夏锄期间,农民的作息时间往往是“凌晨三点半,干完才吃饭,中午连轴转,晚上看不见”。农民早晚下地干活时,总会披着一件大棉袄或穿件棉马甲御寒,一直到了夏至后,天气暖和了,早晚才可以“不拿棉”了。
有一则民谚说:“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赵文邦说,在民间,尤其对于农民来说,最忌怕在夏至有雷雨天气。这是因为,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民来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所以说,农民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别下大雨。
夏至时节,小麦、豌豆等夏熟作物马上开始收割了,有的人家抢先种的蔬菜这时可以吃了。在赵文邦的记忆中,家中摘半筐豆角,摸几个土豆,掐一把倭瓜尖和倭瓜花,加上薄荷叶放到大铁锅里乱炖,铁锅周边再贴一圈玉米发面大饼子,那真是儿时一顿难忘的美味。
新华社发
夏至避暑北池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陈凤军、徐佳婷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