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浩瀚宇宙天体运动雕琢的天象

宇宙万物,一物降一物。月球和地球,地球和太阳,太阳和银河系,银河系和宇宙,环环相连紧紧相扣。大家都知道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可是太阳也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是有活动轨迹的,太阳以每秒公里的速度围绕银河系转一圈,需要2.3亿年,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也是一个宇宙年。所谓天象就是天体一切运动达到了一定的方位和一定的轨迹,而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被人们形象地命名为季节中的节日或者天象名称。比如日全食、日偏食等等。而每年的6月21日,我们将迎来日环食天象。环食带经过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当日偏食在全境都能看到,这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而这个时候正是中国24节气之一的夏至之时。24节气就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开始,是研究和了解宇宙规律的开端。比如以前人们所进行的立杆为影,就是最古老的测试夏至的办法。这也就是说这一天影子几乎没有,达到了一个点,当宇宙中的所有天体达到一个点的时候,或者是靠近一个点的时候,会出现很多的天体现象和季节变化,这就是宇宙规律,夏至也不例外。夏至时间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当然是公历,年的夏至时间就是6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黄经为90度。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太阳黄经,很多人很郁闷,搞不懂什么是太阳黄经。这是一个天文专用词,就和光年一样,就是地球公转在天球上的反映,黄经就是一个坐标值,古人将太阳黄经以春风点为起至分为度,划分为24个等份,每15数为一个节气,形成了后来的24节气,夏至这一天正好是90度。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个结合太阳直射就很好理解。而且明白了什么是经纬度的说法。说白了一个是南北,一个是东西。太阳直射的高度就是有一个换算方式。太阳高度角=2×太阳轨迹倾斜的角度=2×太阳直射纬度=20°(另一种算法:太阳高度角=90°-

当地纬度(80°N)-太阳直射点纬度(10°N)

=20°)。也就就是说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23°26′,该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90°-

40°--23°26′

=73°26′,达到了极点,太阳至于此而南移,所以叫做夏至。如果到了南半球达到极点,就叫冬至,到了南回归线后又开始北移,日月星辰,四季轮回,万物顺季节而变化,人类顺季节而劳作。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中说:“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以后,气温升高,对流天气强烈,暴风雨骤然来袭,白昼骄阳似火,心烦气躁,世人向往凉爽的夏夜,用于舒服的安眠。夏至过后,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太阳高度逐日降低,直射点开始南移,夏至这一天是太阳最偏北的一天。得到的太阳辐射也最多,白昼时间是全年最长的一天,这一切都源自宇宙运动和太阳的轨迹。夏至是24节气之一,夏至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民间民俗节日。夏至是最早确定的节日,这一节气对人们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天人们也要祭祀,祭祀活动主要就是祈祷,祭祀神灵。《周礼》中就有记载,《史记》中也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有些地方甚至很隆重,举行一系列的民间活动,麦收季节,祈祷风调雨顺,百姓顺利夏收。吃馄饨吃凉面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的地方吃狗肉,各地习俗都不一样。夏季炎热,尤其过了夏至,对流天气强烈,反复无常,有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很多地方人们开始重视养生,面对潮湿和高温的夏天,降火开胃的食物也就从这一天盛行。有的地方互赠扇子,表达对友人夏日凉爽的问候…….夏天属火,需要心静自然凉,更需要节日的气氛,夏至节是一个蕴藏文化的节日,也是24节气中很重要的节日之一。但是很多习俗已经被淡忘,好多歌谣失传,这个有故事的节气,如今没有多少故事,很多人希望炎热的夏天早日结束。很多节日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这是非遗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和宇宙有关系的习俗,更值得需要我们共同守护,发扬光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yanafl.com/fyyy/121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