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指的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可伴有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为便于理解,整理出以下个知识点供参考:
医院李枫
1.慢性萎缩性胃炎无疑属于癌前病变!但绝大多数慢性萎缩性胃炎并不发生恶性改变。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5-10年者癌变率仅仅3-5%;10年以上病史癌变率约10%左右;假如伴中、重度异型增生者恶变概率可能有进一步地提高。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90%以上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其它因素如高盐饮食、酗酒、免疫调节紊乱、胆汁返流也可诱发。必须提醒: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之前,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于预防胃癌有积极意义,但一旦发生慢性萎缩性胃炎,即使控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不能预防胃癌发生。
3.萎缩性胃炎伴化生主要分为肠化生和假幽门腺化生,通俗说就是胃上皮受到损伤无法用胃上皮修复,而是由肠上皮或幽门腺上皮覆盖。近年来,关于化生与癌变的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一般说来化生的范围越广,发生癌变的风险越大。
4.萎缩性胃炎伴细胞异型增生必须引起重视!细胞异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在医学上是同义词。前者的严重程度用轻度和重度,后者用低级别和高级别来表示。提醒:重度异常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必须立即采取临床干预措施!
5.萎缩性胃炎之所以发生癌变,原因在于此类胃炎患者常缺乏胃酸,这种情况下更易于细菌的繁殖,胃内细菌可促使硝酸盐、亚硝酸盐转变为致癌物质亚硝胺。因此,加强胃上皮的保护及基础营养,如蛋白质的补充非常重要。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减少亚硝酸胺的形成很重要。茶多酚、大蒜素等对于预防细胞的异型增生也很重要。
6.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仅仅通过胃镜下观察是不准确的,病理的检查才是金标准。轻、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划分是病理观察下的产物。
7.血清胃泌素G17、胃蛋白酶元(PG)Ⅰ和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非常有帮助,称为胃血清学活检。胃体萎缩性胃炎,G17↑PGⅠ↓,PGR↓(PGⅠ/PGⅡ);胃窦萎缩性胃炎,G17↓,PGⅠ和PGR正常;全胃萎缩性胃炎PGⅠ和PGR均下降;胃癌时PGⅠ和PGR的下降更为显著。
8.多数患者的胃癌发生过程均遵循“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因此,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化生和异型增生者,1年半左右时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非常必要;中-重度萎缩伴化生者1年做胃镜1次;轻度细胞异型增生半年必须做一次胃镜检查;重度异型增生者必须立即做胃镜下局部切除,以绝后患。
9.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充足均衡的营养对于萎缩性胃炎的预防和治疗绝对有益。三分治,七分养应该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重要原则。
医院李枫
精彩回顾:说说令人烦恼的智齿
请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