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山浅化
01.顺应四时,感恩一切六月流火,夏至未至,阳气已盛,此时正是养长之气,顺应四时阴阳,应当无厌于日,任汗水流淌。只是今人不解,早早开上空调,阳不得升发,寒气从表入里,大伤阳气,夏伤于寒,当来必有疾。
今人总是贪一时之快,不顺四时之理,当有风寒湿气而来,六经之证便显,然而此时的人们,总是不看自己之正气,而看向外界之气,想着要消灭之,却不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更何况风寒暑湿之气,四季流转,我们如何消除呢?只要我们还在呼吸,总是在天地之气中,如何避免?
最好的防患未然,就是合乎天地之理,顺应四季之道,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重要的是恬淡虚无,心情顺畅,气机通畅,正气流淌,病安从来?
每每想到今时之流弊,唯有叹息,又想到一切皆是业报所感,还是静默最好。在这样的夏日里,不如接受天地的馈赠,感受阳光的热烈,在阳光下,无厌于日,养长之道。
02.身心通畅,自然清凉炎热的夏季,爬山最是美好,阳光一路同行,无需任何遮挡,山间清风,徐徐而来,并不会感觉热,反而气血畅通,阳气升腾,即便汗流浃背,身心亦是清凉。
有时感觉热,并非真热,而是有寒,寒气闭塞经脉,气机不通,郁而化热,此时不是以寒治之,而是以通为要,当寒气散去,气机通畅,郁热自然散去,自然清凉。
心里也是如此,当我们心中有疑虑、贪嗔、悔恨等等时,心中有堵,便有热恼,便有苦痛。
不通则痛,这是痛的根源,身心皆是如此。“痛”字里面是“甬”,甬即路也,路不通即痛,气路、血路、心路皆然。
不通体现在身上,气血不通处即痛,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心中之情绪过多,不能宣发消化,过去种种,藏在心中,越来越多,越来愈堵,便有苦痛,乃至痛彻心扉。
不过身体很有智慧,我们的一切感知,有时候并非是不好的,而是身体对不正之气的自身调节,是身体的自身调节,自我保护。
若有寒气,身体则以阳气与之抗衡,因此会出现热证,只是我们不知是寒在作祟,以为热才是病,反而以寒攻之,让微弱的正气,一点一点消散。
伤我们最深的,往往不是病,而是我们的无知。
03.知道痛苦,便会放下我们的心也是如此,本身也有欣求快乐的自然天性,当心有苦有痛,便会寻求变通,痛则思离,人若不痛,便将永不思变,亦不思离。苦痛愈深,出离之心也愈坚。
正如韦提希,在最痛苦之际,才知求一个没有苦痛之处,去一个没有苦的地方。
只是很多人,不懂自己的身心,痛却不知源头,总是用错方法,以至于辗转其中,不断加深,于身体则病愈深,于心则陷越深。
心会苦的根源,是爱染之心,是生死流转,有生就有痛,每一个人的出生,都是伴着自己的疼痛,母亲的疼痛而来的,每一个的离去,也是伴着痛而离开的。
疼痛,伴随终身:到来之时,受山压之痛;离开之际,受生龟脱壳之痛。人生,痛来痛往,痛贯一生。
不过,痛也是最能令人清醒的,当我们的手遇到火,一点会快速收回来,当我们的心感受到痛,自然也会想远离痛苦的源头。
知道痛,就会放下,放下这个繁华的世间,放下恩爱流转的世界,人不愿放下,多半是心没有感觉到痛,或者明知是痛,却不知痛的根源正是自己深爱的世间。
痛,是入道最好的老师。有人痛病来袭,便知身世幻躯,应当出离,求莲花清净之身;有人痛离爱人,饱尝别离之苦,便知欲为苦本,便想求清净之乐。若人一生不知痛,总是难以入道。
04.人生真谛,寻找安心人生路上,四季流转,总有风雨寒热,人生途中,无常相伴,总有顺逆诸缘,若能从变幻中体悟世间真谛,寻找到远离之法,这才是人生最真实的意义。
人人都渴望身心安康,却总是用错了方法,走向不可预知的结局;人人都渴望身心安宁,却总是找不到清净的归宿,找不到真实的方法,在循环反复的人生路上,不断演绎相似的人生。
人人都能感知痛,知道放下的人却很少,人人都想得到安,知道接受的人亦是很少。
我们总是懵懂无知,幸好还有慈尊在默默守护,他最懂我们心中的苦,他深知我们心里的渴求,为了让我们的身心安宁,他用漫长的时光,为我们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给我们的家园起了一个最美的名字,只要一听,便心生欢喜,心之所向,念念不忘,安乐,快乐,安养,蕴藏深刻的慈悲。
慈尊呼唤我们回家,不说多余的话,用名字就足以深深打动我们,就像饥渴的旅人,哪怕听到杨梅的名字,足以点燃希望的心灯,继续前行。
05.身心安宁,尽在称名在变幻的世间,听到一个清净安乐而又永恒的名字,心中犹如清泉流过,甘冽、清澈、清凉的涓涓泉水,缓缓流过心间,苦恼的心,得到彻底安抚,尘劳顿除,热恼离却,开神悦心。
慈尊正是用他的名字,一遍一遍呼唤我们,让莲池德水一遍一遍流淌心间,把漫长时光中,我们种种的伤心过往,烦恼障碍,彻底清除。
如此,我们的身心通畅,清净安稳,无忧热恼,一片清凉,犹如莲花的微妙,散发淡淡的温雅德香。
他慈悲的清泉,化作最美的名字,在我们的称念间,流入我们的心田,在此慈悲清泉的浸润下,我们心中的尘劳苦恼,渐渐淡去,转为清泉的甘甜,心中的菩提新芽,得以滋养,此身虽系红尘,莲池早已盛开清净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