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多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施行了胆囊切除术或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发病率较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上腹不适或有饱胀感,伴有隐痛或剧痛、腹胀、噯气、反酸、打饱嗝、烧心、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与消瘦等,常呈周期性发作。少数患者还会并发胃出血(系胆汁蚀破黏膜血管致),出现呕血或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阳性等。中药治疗方法对胆汁反流生胃炎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有较好功效。一般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脾虚胃,温热蕴胃失和降,常见有两大类型。脾胃湿热型症见:上腹饱胀、烧心、吐酸水、渴不思饮、口苦、苔黄腻及舌质红等。治宜清化温热、健脾和胃,方用半夏泻心汤和藿朴夏苓汤加减。组成:姜半夏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干姜6克,藿香15克,厚朴10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白术12克,薏仁30克,白蔻10克,陈皮6克。胂虚胃弱型症见:胃胀、食欲不振、上剖隐作、倦怠乏力、舌淡苔白及脉缓弱等。治宜益气健脾、疏肝和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木香6克,砂仁6克,元胡10克,炒白芍12克,黄连6克,吴茱萸3克,炒麦芽15克。此外,旋复花、代赭石、竹茹、乌贼骨枳壳、大腹皮及大黄等随症加减。(上述方法仅供参考,不得自行用药)。(文章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胃肠道健康疾病问题可点击下方图片,张老师一对一健康回答▼
胃肠健康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