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
老王,听说你最近做了个胃镜,咋了?
是的,胃总是胀气,就做了个胶囊胃镜,不插管的那种,非常舒服。结果还好,说是有慢性胃炎。
王叔
李伯
慢性胃炎?那你可不要大意,前两天不晓得哪里看到的,说这个病好像能发展成癌!
真的假的?你莫吓我。我以为就是一点炎症呢。
王叔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镜报告上显示的各种慢性胃炎,真的这么可怕吗?真的会癌变吗?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讲一讲。
守
胃
健
康
慢性浅表性胃炎
大多情况可治愈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也是最轻的那一种。
这个名字本身几乎等于正常,严重不严重主要看:你有什么不舒服?你体内有没有幽门螺杆菌超标?
这个结果只是告知你,胃黏膜的浅层有炎症细胞的浸润,而深层的腺体没有明显的病变,绝大多数情况可以治愈。
慢性萎缩性胃炎
要及时干预治疗
如果胃炎症状一直不好,反反复复,就有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常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炎性反应。
所以,萎缩性胃炎并不是胃的体积变小了、变皱了,而是胃黏膜变薄了,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减少了。此时,需注意及时干预治疗,定期复查。
肠上皮化生
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
胃部疾病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常常会发生另一种变化,那就是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了。
简单地说,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器官各司其职,胃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胃酸功能的胃黏膜上皮细胞,肠道表面生长的是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的肠黏膜上皮细胞。
但当胃黏膜细胞受到比较严重的损伤后,胃黏膜上皮结构出现了一定改变,越长越像邻居家肠黏膜的了。
因此,见到报告中提示肠化后,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并定期复查。有研究表明,肠化的类型与范围,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异型增生与上皮内瘤变
真正的癌前病变
对有些胃部炎症反应比较严重的患者,报告单上会出现“异型增生”。这个诊断较为困难,为了避免误诊,一般医生会在进行抗炎治疗后建议再复查胃镜。
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常常是通过胃镜观察并取活组织做病理学切片而诊断的。
按腺体异型增生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其中低级别最终进展胃癌的概率为0~23%,高级别的则为60~85%。因此:
低级别:继续严密进行胃镜监测;
高级别:需要进行预防性胃镜下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等特征,因此,胃镜检查不能一劳永逸,平时应定期胃镜复查随访。
舒适、便捷又准确的安翰“磁控胶囊胃镜系统”让您不用忍受胃部不适,轻松掌握胃部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控制处理。
稿件综合参考胃肠病、医脉通消化科等相关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