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胃癌高发地区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胃癌约90万例,其中约40万例在中国。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胃癌都是我国第三大常见肿瘤。胃癌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或上皮内瘤变→肠型胃癌这样一个渐进的质变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列为癌前疾病,将肠上皮化生(IM)和上皮内瘤变(IN)称为胃癌前病变(PLGC)。如果能在肠化生和/或上皮内瘤变阶段阻止其继续进展、甚至逆转其病理改变,就能抑制肠型胃癌的发生,降低胃癌的发病率。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萎缩和肠化是有可能被逆转的。对于PLGC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抗幽门螺旋杆菌、服用叶酸和硒酵母等措施,其对萎缩和肠化的有效率约为50%左右。那么中医药对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有没有办法治疗“逆转”了?三坊七巷瑞来春堂中医馆的国家级名老中医陈长华主任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萎缩性胃炎、肠化、增生等消化系统疾病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在临床工作中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陈主任经过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中药不仅能改善PLGC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逆转其病理改变。总有效率在60-88%之间,甚至更高。陈长华主任说,中医药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具有明显的优势,遵循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等诊疗特色,中医药不仅可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在肠化生的逆转上也有显著疗效。从中医角度来说,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发生与脏腑亏虚、功能失和有关,与情志、饮食、起居等因素关系密切,脏腑功能失和,导致痰湿、气滞、寒凝、血瘀等病理状态,久之发展成肠化生。在治疗上,辨别病位脏腑,扶正,使脏腑功能健全,祛邪,或温阳,或活血……标本兼顾,从而一步一步逆转肠化生。但需要注意,逆转肠化生需要一个过程,患者要有足够的耐心、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知道,不良情绪很有可能会加重病情;饮食规律、有节,有助于脾胃健康;起居有常,对脏腑的健康也有益。萎缩性胃炎肠化是当今疑难病之一,因其具有癌变的可能被称为癌前病变,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因人而异的诊疗特色和优势,在萎缩性胃炎肠化的干预治疗上有不错效果。名医介绍陈长华
国家级名老中医
中医主任医师/教授
消化系统专家
简介:全国名老中医、福建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教授。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历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脾胃急症协作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消化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委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福建中医药学会内科消化分会委员,福建省福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载。医院大内科主任、消化科主任。医术全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并发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胆囊炎、肝炎。呼吸系统疾病:感冒、急慢性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系统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相关系统病:糖尿病、风湿病、痛风病、水肿病等杂症。
坐诊地点:福州三坊七巷馆
坐诊时间:每周一、三、六上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