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者:孙震薛润国苏彬姜鸿雁吴刚
随便想想今天学习消化内镜诊断中常用的电子染色知识。目前电子染色的原理主要为基于“光学”和“图像后处理”的两大类。
电子染色光学层面主要指打在消化道黏膜上的光是有别于白光的特殊光。目前主要是滤过光和蓝激光两大类。滤过光包括经典的Olmpys三色光滤过后的窄带光,PENTAX白光滤过后的窄波光,当然蓝激光为FUJIFILM所特有,是“激光-发光体”+“蓝激光”的组合光,其LCI、BLI-bright和BLI则为各激光光量的配比不同而形成。
而后处理则类似于手机照相的“滤镜”,但比“简单的滤镜”要复杂和专业的得多。各个公司的算法虽有不同,但主要是针对黏膜的色彩强调、构造强调和对比度调整等方面。这类似于PS照片调整的参数。主要有FUJIFILM的FICE技术(可调参数非常多),Olympus的E和A,PENTAX的CE、TE、SE。
虽然可用的电子染色很多,但首先应该明白电子染色只是帮助我们更容易发现早期癌---只是“帮助”哦,所以检查的根本还是白光观察;电子染色辅助不是必须的,而且白光也可以发现早期癌。另外单纯电子染色的意义不是特别大,一般需要结合放大内镜才可以发挥到极致。而蓝激光的出现对这一观点有所改变----LCI染色不需要结合放大就可以大体观察食管、胃、结肠的微小病变的色泽变化和边界,甚至对胃炎和HP感染等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帮助作用。其实进入食管就用NBI观察类似这个目的,但LCI的意义更大些。
NBI1NBI,即NarrowBandImaging,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NBI成像类似于给太阳光带了一个大大的墨镜或者云彩的遮挡,也就是滤光片在太阳光这个“七色光”中抽出“2束光”,打在黏膜表面就是NBI。这2光束就是窄带--nm和nm的光,也就是窄带的蓝绿光。为什么选择这两种光呢?也就是窄带的蓝绿色光,nm的蓝色光对粘膜表面结构有很好的显示作用,而nm的绿色光对粘膜表面稍深的微血管结构有很好的显示作用。
这个机制对于微小病变和早期癌的检查意义非常的大,在消化道早期癌的诊断方面应用非常广泛。目前有关消化道早期癌的电子染色方面的文章和指南是以NBI为主。NBI下观察主要包括表面血管、表面结构等,甚至是肠化生判断之亮蓝嵴(LBC)也是以NBI表现为依据。
NBI核心是滤光片。
2FICE和LasereoFICE,Fujiintelligentchromo-endoscopy,智能电子分光技术。
FICE的成像简单理解在白光下获得的照片,进行类似于手机滤镜的后处理之后获得的图片,当然实际的处理机制和算法比手机的滤镜要复杂的多。但本质仍然是在白光下拍的照片进行后处理的一种方式-。其在微小病变和早期癌的发现上有一定帮助。
FICE的核心是图像后处理算法。
蓝激光(Lasereo)的成像相当于“白光+激光”的方式,但是“白光”的获得也是用激光打在发光体上获得的;本质还是激光,只是看起来更像白光。蓝激光--电子染色的成像方式,也是以两种激光不同程度配比而得到的照射光,照射在粘膜表面后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蓝激光的染色成像方式有三种:LCI,BLI-bright和BLI。请不要理解成三种成像模式,他们只是同一种成像方式的不同参数。蓝激光的光源与普通氙灯有着本质的不同。
便于理解蓝激光光源的“双光”
蓝激光(Lasereo)其可穿透深度比较深.可以从粘膜表面一直打到黏膜深层,这样使得激光光源打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后可以使粘膜的立体感更强、对比度更强。同时还可以看到血管里流动的血液,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个内容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蓝激光(Lasereo)核心是激光光源。
3OE与其他(PANTEX)同样是太阳光下得到的照片进行滤镜后处理,同样是也可以给太阳,光进行遮挡后进行照片,但由于后处理和滤光技术不同,产生的电子染色效果不同。这些电子染色包括SE、TE、CE和OE,这些PENTAX称之为i-Scan。
i-Scan的这几种染色中,SE(表面强调)、TE(色调强调)的染色属于图像后处理,在此不赘述。而OE染色是最近新提出来的,中文名称还不知道是什么,OE机制是白光+滤光片所得到的窄波打到黏膜表面而形成,也就是说OE也是滤光形成的电子染色,但是与NBI成像效果却不同。不过PENTAX的HD镜子结合这些电子染色,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OE的2种模式
i-Scan图片举例
OE核心是滤光片+后处理算法。
以上都是国外大牌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总有种被垄断的感觉。可喜的是我今天看到了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技术了-澳华的系列也增加了电子染色LCI,也是滤光处理得到的染色,虽然用的较少,但是有“追赶世界先进”的精神就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