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常识五

北京雀斑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714503.html

食不言,寝不语—《论语》

我在生活中观察到很多人习惯于边吃饭边看视频或者边吃饭边聊天,甚至是在饭桌上高谈阔论,一般人会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实际上,脾胃的健康问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产生。所以建议诸君打破这个养生误区,养成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这种习惯有什么危害呢?诸君可以观察一下现代人,胃病是不是越来越多?最常见的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还有上火等一些小毛病,这是为什么?学中医的都知道,胃以降为顺,并且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按照《四圣心源》所说,胃降则诸气皆降,胃的通降功能是身体一切气机通降的基础,比如睡眠,就需要气机敛降,如果胃不能很好的通降,睡眠就成问题。再比如有人常常上火,除了火性炎上,再者就是气机敛降功能不足,导致人的阳气不能很好的收藏,阳气浮越于上,这样阳气不归位就容易变为火邪,而这一切的基础都在于一个良好的胃,一个工作有力的胃。为什么边吃饭边做其他事容易伤害胃功能呢?这里涉及到一个中医常识(中医就是生活,也就是生活常识)。人使用哪里,气血就会走向那里。什么意思?举个例子,比如有人天天跑步,那么气血就经常向腿脚走,这样大腿就会越来越强壮,人就会越来越善走(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该人本身气血充足)。比如有人天天练举重,那么他的胳膊就会越来越强壮。再比如我们用眼,那么气血就会往上走,荣养我们的眼睛,《黄帝内经》言:目受血方能视,当然,用的同时也是在消耗。那么推理过来,吃饭就是胃在工作,那么胃就要消耗气血,如果这个时候你在做其他事,那么气血就会分散,比如吃饭时看视频,就相当于气血上行,而这个时候胃在工作,气血需要下行(这也是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俗语的由来),于是眼睛与胃肠抢气血,两两相争,两败俱伤,随后眼睛与胃都不好。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偶尔一次两次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你三年、十年都是这个习惯,相当于胃天天和别人打架,于是胃的通降功能受损,胃就开始不和,食物进入到胃里,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并通降,于是各种胃病开始显现。开始就是胃胀、反酸、打嗝(嗳气),进一步就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运气不好还会变为胃癌!所以前人常说,恶习虽小,积以亡身!寝不语与食不言的道理一致。不知道诸君有没有睡前聊天的习惯,有的人喜欢在睡前开会,聊聊今天的八卦新闻,结果越聊越兴奋,人是躺床上了,不知道睡时是几时。睡觉的过程同样是一个气机敛降的过程,而说话是一个气机上升的过程,说话同样用脑,所以睡前聊天,气血就会向嘴巴和脑袋里走,这就是为什么越聊越兴奋的原因。同样,这个道理还可以引申出许多生活现象,诸君可以观察生活。比如走路或者爬楼梯说话,这样做走路会很累,没走多会儿就气喘吁吁,如果爬楼梯说话,则会上气不接下气,这也是气血相争所导致的结果。一个人的性格是体内阴阳状态的反映,是同样道理。比如一个人性格内向,那么这个人气机则偏于内敛,所以话就比较少,反过来,这个人气外散,人就比较活跃,气血往上走,话就必然多,有的人比较夸张,口若悬河,从早说到晚。所以知道个中道理,一个人怎么样,一望便知,这就是中医里面的望诊。多说容易耗气,所以教师这个职业容易气虚。所以作为老师,更应该知道食不言寝不语的道理,不然中晚年容易患胃病,经常胃疼,工作就会比较辛苦。记得有一小故事,有人问一位高僧,得道之前在干什么?高僧答道:得道之前,打柴、吃饭、睡觉。得道之后,打柴、吃饭、睡觉。诸君如何理解?同样的动作,虽然看起来一样,实际上,里面的神已经不同,用心一也!所以说食不言寝不语,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如果人们忽视这些道理,一再踏入这些误区,疾病的发展趋势必然难以扭转,有正确的习惯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切记!切记!无尤先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yanafl.com/fydz/70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