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腺胃炎病概述
鸡腺胃炎病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发展非常严重,由春秋季节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四季性疾病,对育雏期鸡群的体重控制损害极大,并且危害逐步在加大,直接影响后期的产蛋性能。而且目前导致腺胃炎的病因也很复杂,霉菌毒素或饲养过程中冷热应激均会导致本病的发生,有的病程达10-20天,若有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或各种应激都会加重病情。
二、临床症状
近几年,腺胃炎病都出现过流行,尤其以雏鸡为主体,发病形式多是肌胃腺胃炎,单纯肌胃炎较少。临床上主要以顽固性拉稀、过料为主,育雏期感染后出现拉煤焦油样粪便、呼吸困难、生长缓慢为主;产蛋鸡除了顽固性拉稀过料外还伴随有产蛋率下降或不升,蛋壳质量差。此病感染后先出现肌胃溃烂,后出现腺胃肿大、扩张,甚至出血溃烂,有时解剖还会发现球虫感染症状。
三.腺胃炎病发生的原因
1.霉菌毒素中毒。玉米、豆粕等霉变广泛:首先,最主要的是玉米用途更加广泛,导致从田间收获、脱粒、晒干、保存、运输、再保存再运输的过程导致玉米霉变严重。
2.成品饲料霉变。成品饲料存放粗放,养户保存防霉变意识不足。另外,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鸡舍料槽内剩余的饲料长期积压,导致变质、发霉。
3.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霉菌毒素引起饲料中维生素缺乏普遍。其中,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缺乏会直接增加了肌胃溃烂的机会。
4.饮水水线污染
4.1.长期添加维生素(葡萄糖为辅料维生素添加剂为主)以及各种药物,水线中的污染导致各项细菌指标过高等。
4.2.水质问题,水层较浅或污染严重等导致水中各项重金属离子、矿物质、细菌含量超标。
四、预防措施
1.科学配置鸡的饲料,尽量避免使用劣质蛋白饲料,保证粗蛋白、维生素E、维生素C供应,确保鸡群营养平衡;
2.不使用潮湿的、发霉的饲料,必要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脱霉剂;
3.保证料槽、水槽、水线卫生,避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
4.减少应激因素,尽可能减少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诱因;
5.构建科学有效的卫生消毒程序,减少外界疾病因素进入养鸡场或在养鸡场内部鸡群之间的传播,使鸡群远离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