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男,66岁,年6月9日初诊。主诉胃脘部疼痛不适10余年,加重1月余,起初服西药耐信、达喜等药有效,后来再服无效。现症见:凌晨3点左右胃脘不适,疼痛,似扭紧状,偶有烧灼感、反酸,白天症状缓解,纳眠一般,二便可;大便不黑,容易拉稀,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脉左细极如弓弦,右关脉分叉,稍弦,沉取无力。方拟小建中汤合良附丸。方药:桂枝10克,白芍20克,黑枣5枚,炙甘草5克,高良姜10克,醋香附10克,干姜5克,党参10克,麸炒苍术10克,生姜3片,蜂蜜2勺。7剂。6月16日复诊:患者说中药比较辣,服下后感觉胃中暖暖的很舒服,胃痛基本消失,纳眠可,大便偏稀;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较前好转,脉右关分叉,稍弦,左脉浮细,较前为宽,沉取无力。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多发息肉,方拟小建中汤合理中汤。方药: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干姜5克,党参10克,麸炒苍术10克,麸炒白术10克,麸炒枳壳15克,黑枣7枚,生姜3片,蜂蜜2勺。7剂。随访,患者诉胃痛基本消失,偶尔饮食不慎会稍有不适,“老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故嘱其通过饮食调理。来源:中国中医药网按:患者胃痛似扭紧状,凌晨易发作,白天症状缓解,为寒邪犯胃,故夜间重,白天轻,大便易稀,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为脾阳亏虚,失其运化。脉左细极如弓弦,右关脉分叉,稍弦,沉取无力,张仲景云:“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脉细兼弦,为中焦气血不足兼有寒凝,综合考虑,辨证为中焦阳虚,寒邪犯胃;故用温胃、散寒、行气、补中的小建中汤合良附丸、理中丸,方药对证,疗效显著。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肠胃道健康问题,可免费咨询张老师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