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
-06-21
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从此过后,万物繁茂生长,需雨水滋润。故,夏至的午后,或傍晚,常会有一阵雷雨,骤来疾去。
诗人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同时,夏至的夜空也会逐渐变成夏季星空,那繁星闪烁的夜,将照着我们安然入梦。
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丨
鹿是属阳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丨
蝉鸣里树影明灭,忽觉夏长。
三候半夏生丨
半夏是一种野生中药草,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
夏至习俗
夏至凉饮:绿豆煮汤
夏至一到,天气炎热人们易食欲不振。绿豆是药食两用的夏令佳品,可以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绿豆汤煮法各异,有薏仁绿豆汤、百合绿豆汤等,不过体质虚寒的人也不能频繁饮用哦。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养生
夏至时气温炎热,心浮气躁,这一时期的养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苦与温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夏至时气温炎热,人们常大量食用寒凉食物以解暑。而夏季心旺肾衰,外热内寒,冷食不宜多吃,吃多了会损伤脾胃,导致吐泻。
运动的动与静
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水边、树林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也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
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强度太大,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喝过多冰镇饮料,更不能立即用凉水冲澡,否则会引起水湿稽留人体,那便得不偿失了。
出门要防晒
夏至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外出时,需采取防晒措施,比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
安神护心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在《黄帝内经》里面也有讲过,一年四季身体保养各有重点,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因此到了夏天,保养心脏是夏天养生的重中之重。在夏天只要心脏安了,一切都不是问题。
上观号作者: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